11 第 11 章(1 / 4)
第十一章
宁宁快要将自己这位便宜哥哥坑死了。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即: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以振扬风范而澄清吏治。
说得直白点,就是负责纠正官员的邪恶行为,制止奸邪暴乱,审理诉讼案件,昭雪冤屈,以此来振兴和发扬风纪,使吏治清明。
然金陵是贾史王薛四大家的老窝,更是土皇帝甄家的老巢。在金陵这一亩三分地上,就没他们这些人不敢犯的法。
且不说甄家和史家如何,只说贾家王家薛家这三家,哪个是经得住查,又经得住旁人告的?
而林如海会跨过四品,直接升迁至从三品的江南道按察使,不光有林如海自己的活动经营,也有宁宁的功劳在里面。
还记得甄士隐吗?
没错,就是带着老婆闺女匆匆进京的甄士隐。
原本甄士隐就因林如海帮他找回女儿心中不胜感激,等到城里葫芦庙炸供和乡下鼠窃狗偷,民不安生的消息陆续传到京城后,甄士隐一家都快要感激死林如海了。
若非林家及时找回女儿,免他夫妇二人悲苦,他夫妇二人又如何会远赴京城,既避了炸供之祸,也躲过了庄田之险?
此时甄士隐已彻底定居京城,并在友人的引荐下,又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宗室勋贵有了往来。
皇室之中总有一些因着这样那样原因而必须淡泊名利之人,甄士隐原也是这样的品格,来了京城到也让他变相的打开了一条独属于他们这类人的社交圈子。
因京城之中还有不少人记得林如海年少时的风姿,他这次回京述职见了些人,之后就有人在与甄士隐等人的聚会上提起了林如海当年曾惊艳四座的一首诗。
当日救下英莲之人虽是宁宁,但林家家风严,林如海又不愿意让宁宁成为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便让人封了口,掩下了宁宁。
外人不知道英莲得救全赖宁宁,但甄士隐一家三口却是心里门清的。
林如海来了京城后,甄士隐又稍微打听了一回林如海的事,之后便毫无意外的听说了先靖安候与和敏的那桩风流韵事。
虽然不少人都在恶意中伤和敏,看不得和敏好,但明眼人都知道和敏与先靖安候那事是被人算计的,于是私下里又有不少人在心里感慨和敏没爹没娘没家人为其讨回公道,甚是可怜可叹。
年近半百才有了一个女儿的甄士隐夫妇,最见不得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