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今月曾经照古人(2 / 4)
“既然如此,那臣女便献丑了。”
她略一沉吟,仿佛在思索,实则脑海中早已筛选出最合适的一句。
她启唇,声音如玉珠落盘,清晰地响彻整个大殿:
“臣女的第一句是——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此句一出,殿内瞬间一静。
这句诗出自前朝一位诗人的《玉阶怨》,写的是宫中女子深夜独坐,等待君王不至的幽怨。
诗中没有“月”字,但“玉阶”、“白露”,无一不是月光下的景象。
那冰冷的台阶,晶莹的露水,将一轮皓月当空的清冷孤寂,渲染得淋漓尽致。
更妙的是,这句诗用在此处,意境绝佳。既应了“无月之月”的题,又暗合了宫宴之上,无数女子等待君王垂青的心境,可谓是贴切到了骨子里。
原本准备看笑话的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一些懂得诗词的大臣,更是目露赞许,暗暗点头。
沈演之坐在对面,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和欣赏。
李心蕊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她没想到,这个看似木讷的女人,竟然真有几分才学。
“好一个‘玉阶生白露’。”坐在皇帝下首的太子,抚掌笑道,“宋侧妃此句,意境悠远,堪为佳句。安阳,该你了。”
李心蕊被太子一点,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快,她自诩才女,自然不甘示弱,略一思索,便扬声道:“长安一片沙,万户捣衣声。”
她用的是边塞诗,想以雄浑之气压过宋清沅的婉约。此句虽也无“月”,但“捣衣声”却多发生在月夜,也算切题。
接下来,飞花令便在席间流转开来。
“海上生明镜,天涯共此时。”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应道。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另一位世家公子接上。
诗句你来我往,气氛热烈。但不知为何,众人总觉得,后面这些诗句,比起宋清沅那开头的惊艳一笔,总归是差了点味道。
很快,飞花令又转了几轮,再次回到了李心蕊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