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1 / 4)
(三十一)进京演示获赞誉,阐述等待费心机
2005年初的一个下午,北京,国家税务总局四楼第三会议室。面对总局领导以及8个司局领导,李春根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卯足劲娴熟地轻点鼠标,汇报演示“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他研发的得力助手之一丘桃香在他身旁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笑容可掬、轻柔细语地讲解各个模块的功能。
总局领导在观摩演示后,眼前一亮,兴奋地向灵山市国税局表示了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并指示,“纳税评估系统,要以灵山市国税局为研发基地,成熟后适时在全国推开”。
这是一个令春根终生难忘的日子和时刻,历经9个月艰难的探索,《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终于新鲜出炉、成功分娩了。
“总会有那么精彩的一刻,让你激动万分,然而为了那一刻的到来,你却要克服无穷的困难,付出持续的努力。”这是许多人的感悟,也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逻辑。为了这一软件的成功研发,他和他的团队不知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精彩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李春根,一双深邃的眼睛透射出刚毅和才气。他参加税收工作已有23年了,凭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先后发表过税收论文十余篇达几万字,是灵山国税系统公认的税收专家之一。
为迎接税收信息化时代浪潮奔涌而来的挑战和机遇,他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现行征管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
2003年7月1日,在全市国税系统成功上线运行的ctais(中国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税务管理从手工操作到依托计算机网络的历史性跨越。春根那年底被评为全市上线的先进典型,市局大张旗鼓地宣传他的事迹,他还披红带彩在隆重的表彰会上代表受表彰的同仁进行典型发言。
2004年4月,为策应总局的号召,进一步推进税收信息化进程,省局决定自行研发一个纳税评估软件,为新设置的评估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省局有关领导首先想到的是清溪县的李春根,决定委托灵山市局来领衔组织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市局决定由李春根这个清溪局首任评估科长担任起实际的研发组织者,实施推进具体的工作步骤。
面对上级领导的无限信任和期望,李春根立马建议在全市系统内从征管、税政、涉外、计征、稽查5个部门抽调6名精干力量,组成纳税评估攻关小组,先期着手编写《纳税评估业务需求》。丘桃香,被春根指名为编写组成员之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这位心高气傲的女子,虽过了三十岁,却一直未婚,或许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缘故。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如春根一样具有安全感、责任感的男人,心里一直暗自对春根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好感。
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定成这一基础性工作,春根带领攻关人员封闭于偏僻的农村分局,该分局地处偏僻农村,离灵山市区有一百多公里。他们克服夜晚蚊叮虫咬、水电不足等困难,夜以继日查阅资料、开会研讨、积极撰写文稿。春根还提议所有参加的攻关人员,研发期间一律上缴手机封存于分局保险柜,有事要通过分局的办公电话与外界进行沟通联系。
由于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攻关组成员开始时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春根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反复思考,提出了一个构想,即借鉴ctais设计理念,采用拓扑学里的树形结构,先定主干再定枝叶,令攻关组成员心智顿开、豁然开朗,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该系统由八个模块构成,即信息采集,疑点筛选、审核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评估处理、查询考核、系统维护模块。
仅用了7天的时间,春根带领的攻关组就撰写完毕理念先进、指标齐全、流程清晰的《纳税评估业务需求》。当他们把它交给省局时,省局领导对此高度评价,称赞道,“干得漂亮,时间快,质量好。”
春根的父亲的腰部一直犯疾,在市、县治过三次,但没有根治好。2004年下半年,父亲腰部再次发病,由于妻子刘婷婷正在外地带孩子休假旅游,母亲多次打电话要他回趟清溪,看望照料一下。而此时,春根正忙于奔赴省城,向省局汇报有关研发的进展情况。
当他听从丘桃香的劝告,从省里汇报研发工作回来,才匆忙回家里时,他的母亲责怪地说:“你都不管你爹了吗?唉,好在你两个妹妹抽空回家轮流照顾了他一段时间。”望着父亲病痛的表情和母亲憔悴的面容,他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他心中涌起一种对于家人深深的愧疚感。
是啊,为了纳税评估软件的研发,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当别人陪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时,他总是奔波在研发第一线,几个月都难得回家一次。从在内网开设“研发建议直通车”,收集各县(市、区)国税局对纳税评估的意见、建议,到利用ftp网专用文件夹,整理互联网上有关纳税评估的相关信息、资料,他总有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