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宝进士及第(1 / 2)
——大宝进士及第十二岁金榜状元
一、春闱开场,满城童声
嘉庆四年,三月三。京城的春风裹着杏花香气,吹遍了大街小巷。天下粮仓刚完成封顶大典的余温尚未散去,整座都城便将目光投向了贡院——三年一度的春闱,如期开场。
贡院外的石板路上,杏花落了一地,考生们身着各色长衫,背着考篮排成长龙,眉宇间或紧张或踌躇。就在这清一色的成年身影中,一抹青衫小影格外惹眼:身量只及旁人腰际,穿的是量身定做的青色官袍,下摆太长拖在地上,像一面被春风吹动的小小旗帜。
“下一位,沈云珩,十二岁,幽州籍,进场——”守门兵丁拿着名册,念到名字时下意识抬眼,看清那小身影后惊得手里的令牌都掉了,“十二岁?小家伙,你确定是来考春闱的,不是来送考的?”
青衫少年停下脚步,抬手理了理歪掉的官帽,转身朝兵丁拱手一笑,露出两颗浅浅的小虎牙,声音清脆如莺啼:“兵哥放心,我脚能踩稳地面,笔也握得牢,定是来考试的。”他晃了晃手里的考篮,里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还贴心地放了两罐沈记牛肉罐头。
人群瞬间爆发出善意的哄笑,随即有人认出了他:“这是镇北侯府的小沈大人啊!沈活菩萨家的大宝!”“难怪这么小就敢来考春闱,福星公主的哥哥,定然不凡!”议论声里满是赞叹,连排在前面的考生都回过头,笑着朝他点头致意。大宝也一一回礼,小脸上满是从容,仿佛不是来参加决定仕途的春闱,而是去侯府校场核对粮册。
二、贡院三日,娃娃答卷
贡院之内,号舍矮檐低窗,空间逼仄。大宝钻进自己的号舍,熟练地把官袍下摆塞进腰带,露出短短的小腿,踩着小板凳爬上窄床——这动作他练过无数次,往日核对粮册时,他就常踩着小板凳翻找高处的账册。
考题由监考官亲自送到号舍,当看到卷首的三道题目时,大宝眼睛一亮,提笔蘸墨的手都带着几分雀跃,奶音轻轻哼起了沈记工坊的小调:“这个我熟!娘亲和爹爹天天跟我讲!”
第一日考题《论天下粮仓与兵政之关系》,正是他日日接触的领域。“灵泉保鲜之法,可使粮草三月不腐,解军屯储粮之困;机关木牛流马,日运粮草百石,省骡马七成,保粮道畅通;幽云十六州兵屯与粮仓联动,兵士闲时垦荒,战时携粮出征,兵粮互济……”他笔下生风,不仅字字珠玑,还在卷旁空白处画了简易的粮仓布局图,标注出兵营与粮仓的最佳距离,句句皆是实操之法,毫无空谈。
第二日《机关术利国论》,更是难不倒他。作为二宝的“首席助手”,他对各类机关了如指掌:“木牛流马改良后,可涉浅滩、越矮坡;破军连弩加装快速上弦机关,射速提升三成,既可守仓防盗,亦可助军破敌;高架滑索跨山越河,解决偏远州县运粮之难,兼可运送药材、书籍……”他不仅详细阐述原理,还配图详解机关部件,数据详实到连监考官巡场时都忍不住驻足,看得连连惊叹。
第三日《请以“无饥”策对》,是他藏在心底的宏愿。“以金山化粮,建三百天下粮仓,储粮千万石;借时空保鲜之能,延粮草保质期至三年;兴女学以育人才,使百姓知垦荒、懂储粮、会耕作……”洋洋洒洒数千言后,他在卷尾郑重写下一行小字,字迹虽带着几分稚气,却力透纸背:“臣,沈云珩,年十二,愿为陛下执笔,守天下之胃,护万民无饥。”
三、殿试金殿,奶音震瓦
四月十五,金銮殿殿试。十二岁的沈云珩站在丹墀之下,青衫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像一株迎着春风生长的初生翠竹。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落在这千古罕见的少年考生身上,或好奇,或期待,或带着几分审视。
御座上的皇帝放下朱笔,目光温和却不失威严,朗声发问:“朕承天庥,抚有万民,即位以来,夙兴夜寐,唯愿百姓安居乐业,仓廪丰实。今日问你,何以使天下真正无饥?”
大宝微微仰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奶音清朗却字字铿锵,穿透金銮殿的寂静:“臣请献三步之策,可保天下无饥!”
“其一,灵泉保鲜固粮本。天下粮仓已引次级灵泉,辅以时空保鲜之能,粮草三年不腐,可备灾荒、充军粮,此为‘储粮无虞’;其二,机关运输畅粮道。木牛流马、高架滑索联动,偏远州县亦能快速运粮,灾年可及时赈灾,丰年可互通有无,此为‘运粮无忧’;其三,女学兴农启民智。百所女学增设农科,教百姓改良农具、培育良种,使人人会垦荒、懂耕作,此为‘产粮不竭’。三步既成,天下无饥,陛下可高枕无忧!”
话音落下,金銮殿内鸦雀无声。百官先是震惊,随即纷纷颔首赞叹。皇帝更是龙颜大悦,猛地拍案而起,笑声震得殿顶琉璃瓦微微颤动:“好一个‘储粮无虞、运粮无忧、产粮不竭’!好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郎!朕得此良才,实乃大胤之幸!”
四、金榜题名,十二岁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