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里红妆预备(1 / 2)
——十里红妆预备全城同庆
一、圣旨落地,红妆启幕
嘉庆三年,三月三,正是草长莺飞、春和景明之时。赐婚圣旨降下不过七日,整座京城便褪去了凯旋后的余烈,被一股浓稠热烈的喜庆包裹。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笔,蘸满了胭脂与金粉,从御道主干道到幽深巷陌,自巍峨城阙至城郊野甸,处处铺锦挂彩,步步生花流香,连空气里都漂浮着甜腻的欢喜。
镇北侯府与沈府几乎同时在府门前张榜,朱红榜文墨迹未干,被春风吹得猎猎作响:“镇北侯萧执、超品诰命沈青萝,大婚预备,十里红妆,与民同庆!”榜文右下角,一方“天下无饥司”的朱红大印格外醒目,既彰显着这场婚事与家国民生的牵绊,也印刻着两人共同的理想。
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踮脚仰头读完榜文,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侯爷娶了活菩萨,这是天大的好事!”“沈夫人走到哪儿福到哪儿,咱也能跟着沾光吃喜糖咯!”欢呼声中,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大婚当日要去御道旁占个好位置,亲眼见证这场盛世婚礼。
二、全城同庆,锦色三千
作为婚礼的核心通道,御道的青石地面早被宫人用清水刷洗了三遍,洁净得能映出两侧的绸棚倒影。连绵数里的彩绸大棚沿道而建,棚顶全用朱红绸缎铺就,上面绣满了“鸾凤和鸣”“琴瑟和鸣”的吉祥纹样,细密的针脚里还藏着“天下无饥”的小字,不仔细看难以发现,却暗合了新人的初心。风一吹过,朱红绸缎翻卷如浪,锦纹流动间,仿佛整条御道都成了铺向幸福的锦绣长河。
京城九座城门楼齐齐悬挂起九丈高的红绸,从城楼顶端垂落至地面,如一道道燃烧的火炬。红绸下端系着数十个沈记工坊特制的“机关绣球”,正是二宝的手笔。每当有百姓聚集到城门下,二宝便在城楼之上按下机括,绣球瞬间炸开,万朵彩色绸花漫天飞舞,花瓣间还夹杂着裹着糖霜的糖葫芦签子。孩子们欢呼着哄抢,大人们笑着捡拾,此起彼伏的“福星公主千岁”“镇北侯万年”的呼喊声,震得城门铜环都嗡嗡作响。
京城各大瓦子勾栏更是热闹非凡,戏班连夜赶排了《沈侯结缘》《天下粮仓》等新戏,剧情既讲萧执与沈青萝的相知相守,也唱沈青萝赈灾济民、二宝机关破敌的传奇。锣鼓声一敲响,原本分散在各处的百姓纷纷涌来,挤得勾栏内外水泄不通,真正称得上“万人空巷”。戏台两侧,挂着三宝亲笔题写的对联,红纸黑字,稚气却有力:上联“灵泉济世活黎庶”,下联“机关破敌定山河”,横批“同庆同生”,引得看戏的百姓连连叫好。
三、十里红妆,一物一故事
从镇北侯府到沈府的十里长街上,一百零八座朱漆喜棚依次排开,像一串串联起幸福的红玛瑙。喜棚顶覆盖着双层双喜锦缎,四角悬挂着二宝设计的机关风铃,铃芯是用次级灵泉浸泡过的香木制成。风一吹,风铃便发出碎玉般清脆的声响,同时触发机括,撒下漫天花瓣雨,花香混着灵泉的清冽,足足能传十里之远,让途经的百姓都忍不住驻足深呼吸。
沈府的陪嫁堪称古今罕见,没有金银珠宝的堆砌,却装满了“天下无饥”的期盼。十万罐行军罐头从空间银舱中取出,每一罐都贴上了鲜红的双喜贴纸,整齐码成六尺高的“罐山”,寓意“六六大顺”,远远望去,红彤彤一片,既喜庆又踏实。六十四所女学的契书被精心整理好,一校一纸,装入二宝亲手打造的机关卷宗箱,箱身雕刻着“劝学兴邦”的纹样,由二宝亲自带队押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枚黄金铸就的“天下无饥司”印信,重九斤九两,寓意“长久久久”,印文深刻,金光灿灿,象征着沈青萝始终未改的初心。
镇北侯府的回礼同样震撼人心,不谈珠翠绫罗,只以“山河安宁”为聘。整整一箱幽云十六州的田契,每一张都盖着萧执的紫缰大印,代表着他守护失地、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承诺。三千架破军连弩被刷上朱漆、系上红绸,由木牛流马牵引着,在街前列成三里长阵,寓意“连理三千,共守家国”。而那枚“天下兵马大元帅”金印,暂时存于皇帝案头,待大婚当日,将由皇帝亲手交予沈青萝,既是无上荣耀,也是“夫妻共守山河”的郑重约定。